作者/李瑩 王莘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牛街地鐵站,B口,第一款進入商業運營的攤煎餅機器人開始“擺攤”了。
這個機器人看上去與一般的自助販賣機差不多,都是方形盒子狀。右上方是一塊電子屏幕,上面顯示著煎餅果子以及飲品的可選項;屏幕左邊是大面積的透明櫥窗,透過櫥窗可以看到煎餅爐、機械臂,注料口,以及很多說不上名字來的部件。機器一側貼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復印件。
2月21日上午我們到達現場時,北京廣播電視臺的記者正在采訪一位剛剛買完煎餅的女孩。據現場的久秉AI餐飲機器人項目負責人于欽瑋表示,最近每天都有很多消費者、記者和項目考察者“慕名”前來,一睹機器人的真容。
之所以選擇牛街地鐵站B口作為試運營的首個投放地點,于欽瑋解釋說:“牛街,B口,它的寓意有點意思。”
現場有其他媒體正在采訪 攝影/李瑩
據于欽瑋介紹,這是國內第一款煎餅果子機器人,首次亮相于2022年8月的世界機器人大會。當時團隊人員表示,這款產品經歷了四年的研發,未來一到兩年會在國內市場大量推廣, 2024年開始逐步推廣到全球市場。
于欽瑋告訴我們,在海外的售價為10萬美金一臺,在國內則將采取合伙人模式。合伙人不用買機器,但需要繳納押金,并與公司分成。
口味還行,速度偏慢
我們在現場體驗了買煎餅的全過程。點擊機器大屏,可以選擇原味與火腿兩種煎餅,價格分別是7.99元和8.99元,比市面上的煎餅果子便宜一些。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選擇是否添加香菜、蔥花,以及普通和香辣兩種口味。飲品包括豆漿、咖啡和橙汁等,可以搭配煎餅,也可以單獨購買。
機器人攤煎餅的流程十分規范:先放面糊,攤開,再淋上蛋液;等到煎餅和蛋液定型、熟度適中的時候,機械臂會鏟起煎餅翻面,然后再淋醬、抹勻,撒上薄脆碎、生菜碎、蔥花、香菜等常規煎餅果子配料,再由機械臂折疊成方形,裝在紙袋里,經取餐口滑出。
最后的成品和人工攤的煎餅并無太多差異。只是在原料方面略有不同:為了方便機器制作,雞蛋液是已經混合均勻的;薄脆不是完整的一片,而是提前弄碎的。
機器人正在把煎餅折疊起來 攝影/王莘莘
我們趁熱嘗了兩口,醬有一點點甜,咸度還好,在能接受的范圍內,味道與普通的煎餅果子差不多。相較而言,機器人煎餅的餅皮較為綿軟,更像是雞蛋餅。由于薄脆是碎的,咬上去很難有普通煎餅的那種酥脆感。
我們購買的原味煎餅,咬一口可以看到碎狀的薄脆 攝影/李瑩
我們用秒表測算了一下,從機器人開始做,到消費者取出煎餅,整個過程大概用時3分50秒。若是再加上點餐的程序,時間可能會拉長到5分鐘以上。
新手上路,仍有BUG
在21日上午的試運營現場,有包括于欽瑋在內的四五位工作人員,有人在引導大家排隊點單,也有技術人員手里拿著平板,以防機器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調試。這臺初出茅廬的煎餅果子機器人眼下還需要他們的照看。
對機器人來說,給煎餅翻面是個容易“翻車”的步驟。我們親眼看到機械臂在給一個煎餅翻面時扯掉了一塊。可能是察覺到出了問題,機器人愣了片刻便不再繼續抹醬、撒料等環節,而是直接將餅皮折疊,把未做完的煎餅放進了取餐口,一旁的工作人員拿出來做了廢棄處理。然后,機器人又自動重做了一個。
煎餅右側被撕開,翻面過程不是很順利 攝影/王莘莘
于欽瑋提到,這臺機器前幾天失敗率比較高,能達到5%-7%左右。經過技術人員的調試,這種情況已有所好轉。
他向我們解釋說,操作空間內有6個攝像頭,機器人需要通過攝像頭的識別,精準判斷每一個步驟的狀態。但是,因為制作煎餅時空間內會產生熱氣,陽光照進來一經折射就會影響到攝像頭,進而導致AI系統的錯誤處理,造成翻面失敗。
上午九點左右,處理了15個訂單之后,機器人儲備的面糊用完了,只能等待工作人員添加原料,機器人再重新和面。
在接下來的50分鐘時間里,因為和面和設備調試,機器人一直沒能重新開工。“機器人累了,需要休息下。”于欽瑋玩笑道。
工作人員正在整理食材箱;攝影/李瑩
這期間,越來越多對這個新鮮事物感興趣的人聚集在這里。有位老大爺特意打聽了好幾個地方,轉悠了十多分鐘才找過來。“我就看晚報登的,說有一機器人攤煎餅,就想過來看看怎么操作。”
等到機器人終于可以重新工作,一群等待已久的圍觀者湊上前去,把機器人圍了個嚴實。就這樣,遲到已久的16號煎餅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機器人制作了出來。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每一個小細節:“喲,面糊攤得還挺圓”“雞蛋液什么時候淋上去的啊”“翻面了翻面了,比我翻得可強多了”“醬抹得有點不太均勻”“這薄脆怎么是碎的呀”……
眾人圍觀、拍攝煎餅果子機器人制作煎餅的過程 攝影/李瑩
開發歷時四年多
16號煎餅的主人——一位自稱“大碗”的女士拿到煎餅后沒有立即品嘗。“太燙了,剛好先用來暖下手。”嘗試過后,她覺得機器人做的煎餅跟傳統煎餅味道差不多,并沒有太多驚艷的感覺。可能是醬多的緣故,味道有些咸。
另外,煎餅果子的包裝只有一個紙袋,大碗覺得吃起來不太方便,而且只能拿在手里,沒辦法手提。咖啡也沒有蓋子、吸管和杯托,只能現場喝完。
大碗早上七點半就來到了這里。她不是普通的消費者,而是一位潛在的“加盟商”:她來自河南信陽,在北京工作了幾年,最近想回老家發展。前幾天她從抖音上看到這臺煎餅機器人,就想過來現場考察一番,看看項目是否適合帶回信陽創業。
于欽瑋在牛街搞這個試點,也是有意向各方面展示。
“餐飲市場,大家都在關注預制菜方向,我們家算是劍走偏鋒了,做了五年機器人。”于欽瑋認為,能更好的解決食品安全的產品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中華名小吃之一的煎餅果子也是非常有潛力走向全世界的中國美食。在他看來,這個產品和賽道增長潛力巨大。
于欽瑋告訴我們,久秉AI的團隊不到2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技術人員。這臺煎餅機器人從2018年開始做,經歷了四年多的開發。“除了機械臂和電機,其他的都是我們自己一點點畫圖畫出來的,包括電路板。”于欽瑋說,他們做煎餅果子機器人完全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
久秉AI餐飲官網的產品示意 圖源:久秉AI餐飲官網
除了攤煎餅機器人,這家公司的產品還有腸粉機器人、小籠包機器人和烤紅薯機器人。于欽瑋提到,他們之所以先把制作難度較高的煎餅果子推出來,也是想讓大家看到他們的實力。“最難的才有技術壁壘。”
他表示,雖然機器人的表面結構很容易,但里面都是經驗和技術。“我們的艙是絕對保密的,里面有30項PCT國際專利。”這臺看起來簡單的機器完全是專利堆出來的,有70多項專利,里面某一個小部件、小點,都可能是(專利技術)。
所以,這臺煎餅果子機器人有著高昂的售價——10萬美金一臺。
做合伙人,能回本嗎?
于欽瑋告訴我們,目前他們已經接到了2000臺的訂單,其中部分是直接賣到海外市場的,10萬美金一臺,剩下的則是由國內市場預定。
好在,國內的合伙人不用花這10萬美金。與海外的直接銷售模式不同,國內采取的是合伙人模式:公司免費提供機器 (有的需繳納一定數額的押金) ,合伙人進行日常經營,收益由雙方分成,久秉AI方大概會從銷售額中抽取20%-30%。
久秉AI的官網列出了三種經營模式,聯營、直營和合伙人。據了解,依據經營范圍、合伙人類型的不同,合伙人模式還有具體的分類。于欽瑋前面提到的機器人訂單,都是與國內大的行業合伙人進行合作。
“合伙人負責運營,我們就只提供機器,但肯定會有統一的技術要求,指定用料等,要保證產品的質量。”于欽瑋說到。
大碗如果加入合作,對應的是普通合伙人模式,但她后來看到一些項目資料,發現需要繳納比較大額的押金,可能還會面臨設備折舊費等問題。“我是做財務的,在我看來這個折舊費有點無厘頭了。”
除了經營模式,煎餅果子機器人本身的賺錢能力也值得關注。
根據一位煎餅攤主的計算,煎餅果子成本大約在1.82元,包括面糊、一個雞蛋、一張薄脆、醬料、蔥花、香菜,以及制作面糊需要的煤氣錢。由于地域、物價、用料等的差別,煎餅果子的成本會有所不同,但大多不會超過2元。我們以較高的2元成本為例,計算出一套原味煎餅的毛利為6元左右,毛利率75%。
如此來看,煎餅果子確為一個不錯的生意。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量的基礎上。于欽瑋告訴我們,目前試運營階段他們每天限量100份,大約6個小時左右售罄。如果按每天15個小時的運營時間計算,可以做到每天200份以上。
機器人攤煎餅的速度目前還處于被人“嫌棄”的水平。“太慢了,人工煎餅果子一兩分鐘就可以。”一對前來買煎餅打卡的大學生情侶告訴我們,要是學校的煎餅攤也這么慢,“那隊都不知道排哪去了”。一大早守在現場的大碗也發現,來去匆匆的上班族幾乎不會選擇在這排隊買煎餅。
于欽瑋對此解釋說,目前試運營階段機器人制作煎餅果子只采用了40%的速度。“正常的話能提到2分鐘以內。”他表示,還有好多參數可以調整,但試運營階段還是想謹慎些,等到批量生產的時候調一下,從云端更新就可以了。
經過一上午的考察和后期了解,大碗還是決定“再看看”。她的理由是:
“1、做一個煎餅的時間有點久,如果個人想要加盟的話這個效率確實太低了,不知道速度會不會提升;2、口味以及輔料的選擇上,還是沒有人工的可選項多;3、運營成本擔心會比較高。看今天故障率還挺高的,那維護這個設備就夠我頭疼的了。”
傍晚,筆者又在小區門口買了個同樣配置的煎餅果子,要9塊錢,比機器人略貴。但是,師傅手法嫻熟,動作麻利,沒有失敗,僅用時1分50秒左右,比機器人做的快了近兩分鐘。晚上室友回來,分別嘗了嘗已經涼了的兩款煎餅,說是機器人做的更好吃一些。
*大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