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濟寧市氣象局與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濟寧市中心支公司簽署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合作協議,所轄10個縣(市、區)氣象局黨支部分別與當地中國人壽財險支公司黨支部對應簽訂黨建共建合作協議。這一農業保險和氣象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將共同打造“黨建+氣象+保險”農業風險減量管理新模式,為濟寧市農業生產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風險保障。
據濟寧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桂林介紹,近年來,濟寧市氣象局和中國人壽財險濟寧市中心支公司加強協作配合,認真履職盡責,在應對極端天氣變化,推進農業風險減量方面成效顯著。市氣象局構建了“地空天”立體綜合氣象監測網絡,氣象臺站達到全省一流標準,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100%,預報預警準確率均達90%。本次合作,旨在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提出的“積極發展金融、保險和農產品期貨氣象服務”要求,充分發揮農業保險技術服務優勢和專業氣象服務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三農”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
根據雙方簽署的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的市場需求為切入點,共同推進天氣指數及衍生品研發應用,協同推出氣象指數保險、碳匯指數保險、巨災保險等產品;將“靠天吃飯”轉變為“看天定損”,實現農業保險業務從“險后”補償向“險中”響應和“險前”預警轉變,達到氣象防災防損、保險減損增效的目的。雙方還將進一步強化溝通協同,建立常態化、制度化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
濟寧市政府副秘書長田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濟寧是農業大市,2024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0.71億元,同比增長4.3%;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80萬畝以上,全年糧食產量達到99.57億斤。但極端天氣的多發頻發態勢也給農業生產、糧食安全帶來壓力和挑戰。農業保險的創新發展,在確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穩產保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國人壽財險濟寧市中心支公司主動承擔金融央企的社會責任,通過創新不斷推動涉農保險提質擴面增品,積極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累計為全市211萬戶農民提供風險保障超19萬億元,賠付支出近3億元,73萬個農戶獲得中國人壽財險的保險賠款,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充分發揮了“穩定器”作用。要以此次協議簽署為契機, 不斷升級創新服務理念,打造“黨建+氣象+保險”農業風險減量管理新模式,為培育發展金融氣象新質生產力和現代化強市建設添智增力。
“農業生產是‘露天工廠’,密切依存于自然條件,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近三年來,濟寧市不斷健全農業保險制度體系,投入財政資金1.04億元,總保費規模達16.27億元,提供風險保障375.21億元,農業保險支農、惠農、富農、強農作用進一步發揮,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濟寧市財政局二級調研員楊奉月告訴記者,“這次濟寧市氣象局和中國人壽財險的攜手合作,將實現氣象數據與保險服務的深度融合,為農業風險管理提供更加精準、有力的支持,為農業穩產高產、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堅實保障。”
在雙方所轄鄒城、梁山、曲阜、嘉祥、金鄉、兗州、魚臺、汶上、微山、泗水等10個縣(市、區)氣象局黨支部分別與當地中國人壽財險支公司黨支部簽訂黨建共建合作協議, 以黨建共建為牽引,在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同時,雙方還聯合發布了《在服務“三農”防災減災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倡議書》。提出在服務“三農”和防災減災救災中,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立黨員應急動員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防災減損走在前、挑大梁,搶險救災當先鋒、打頭陣,切實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能,共同織牢農業生產防災減災防護網。
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濟寧市中心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合作協議的簽署,為雙方進一步在農業保險和農業氣象服務領域深化合作提供了保障。今后,雙方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不斷推進黨建與業務協作的深度融合,聚焦“三農”風險保障需求,切實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綜合管理水平和農業保險服務質效,共同推進“黨建+氣象+保險”模式在農業防災減災、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馬麗 楊李 崔廣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