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晚報2022年10月28日版面
2022年,如何搶抓國家加大金融支持穩企保就、釋放市場流動性的政策機遇,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成為每個城市金融業的“必答題”。青島先行一步,精準把握貨幣時、度、效的基礎上,謀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春雨行動”,為2022年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前儲備“金融動能”。
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以下簡稱“青島工行”)深入貫徹政策部署,充分發揮國有大行金融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壓艙石”作用,堅持高規格開展金融服務工作,各項貸款余額和增量持續保持全市金融機構“雙第一”,并率先成為青島市貸款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大關的銀行,獲評全省銀行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優秀等次和青島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先進集體稱號,讓金融服務的活水潤澤每一個有融資需求的市場主體。
全力以赴 以高質量金融賦能城市更新
一座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城市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北方第三城”,今年年初,青島率先啟動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號角吹響,青島工行迅速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以金融動能賦能城市煥新。
發揮融資融智優勢,打好支持“重點項目”組合拳。圍繞《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工作要求,青島工行迅速成立專職金融輔導團隊,深入走訪政府和企業,為600余家企業開展現場輔導,實現城市更新業務七區三市宣傳推廣全覆蓋。目前,青島工行共審批城市更新業務總額超100億元,真正做到“應訪盡訪、應批盡批、應貸盡貸”。
推動“城中村”改造,成功實現城市更新領域破題。張村河片區作為青島市最大的“城中村”,是嶗山區干部群眾“急難愁盼”的重擔子、硬骨頭,如何幫助政府部門花好“民生錢”,如何幫助平臺企業算好“經濟賬”,如何幫助拆遷群眾守好“錢袋子”,這三個問題面前,青島工行迅速成立一支縱向分支行“雙向互通”,橫向公司、授信、信管“三駕齊驅”的攻堅團隊。分支行城市更新團隊深入基層,整個團隊以五個日夜的通宵達旦換來了項目預審、評估及審批工作的“同業最高效率”,成功為“張村河城市更新二期、三期項目”發放首筆城市更新貸款40億元,這是青島市商業銀行首筆城市更新貸款實現落地,也是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一筆城市更新貸款,向島城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服務歷史城區修繕,百年老街里煥發全新活力。市南區中山路片區是最具青島歷史特色的老城區,也是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重點項目之一。轄內市南支行借助分行作為島城首家落地城市更新貸款行的先發優勢,靶向精準對接,實現“銀政合作”新突破,于5月底成功為“中山路片區改造一期項目”發放城市更新貸款11.2億元,成為青島工行首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類城市更新項目貸款,不僅為房屋騰退及修繕提供了高效資金保障,也為青島市建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提供了有力支持。
靶向發力 以實干篤行支持制造業企業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制造業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緊跟中央決策部署和人民銀行政策導向,青島工行始終將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充分發揮“源頭”思維,全力服務“工賦青島·制造強市”城市品牌建設。截至9月末,青島工行投向制造業各項貸款余額近470億元,較年初增幅近100%,增量和增速均位于同業銀行首位。
重大項目是支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主戰場”,圍繞青島市“項目落地年”中制造業領域重點項目和發改委制造業中長期清單項目,青島工行對接服務、逐戶梳理,前中后臺緊密配合,商投互動,共同做好制造業重點客群綜合金融服務。目前,青島工行已對接青島市制造業重點項目155個,審批金額突破百億元,優質項目儲備意向融資額150億元,有效支持“卡脖子”工程突破等一批重大的、有影響力的項目和客戶。
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青島工行兼顧“新興”與“傳統”領域,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以來,圍繞青島市24條重點產業鏈、47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鏈主企業,青島工行一鏈一個支持政策、一鏈一支服務專班,持續提升制造業金融合作份額,精準幫扶產業鏈協同發展。根據不同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需求,青島工行通過區分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規模產業鏈企業的金融服務訴求,分類做好金融服務。目前青島工行已實現七大優勢產業鏈、十大新興產業鏈、七大現代服務業47家鏈主企業營銷走訪全覆蓋,實現融資覆蓋超過50億元,切實發揮金融力量,有效支持青島市強鏈、補鏈、延鏈。
堅持初心 以普惠金融推動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動能,如何讓小微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公平、高效、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是青島工行一直探索的問題。自成立以來,青島工行始終堅持服務初心,將金融為民、金融便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做深做實,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道路上高歌猛進。
紓困市場主體,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青島工行堅持“持續降、主動免、全面紓”,把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普惠金融的突破點,充分運用“數字普惠+”模式,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有效增信、主動授信,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精準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為1.5萬戶普惠客戶發放貸款近700億元,“真金白銀”惠企紓困,打造“普惠金融綜合服務標桿銀行”。
緊跟青島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步伐,青島工行充分發揮工行與國網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數字化渠道優勢,共建全225家“電力+金融”鄉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搭建起“縣域網點+農村服務點+使者”的線下渠道和“興農通”APP等線上渠道的鄉村振興觸達體系。同時,青島工行為鄉村企業量身打造“睫毛貸”“農擔貸”“糧食收購貸”等普惠產品,堅定走“適合青島分行的支持鄉村振興特色服務路徑”,真正解決鄉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截至2022年9月末,青島工行已累計發放涉農貸款350億元,同業領先優勢明顯。
精準滴灌 以創新驅動扶持“專精特新”
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是增強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主力軍,青島工行圍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以實際行動賦能企業創新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青島工行充分利用普惠金融生態體系資源,發揮政務數據為實體企業增信賦能作用和政府擔保體系的風險分擔優勢,通過與青島金企通平臺、國家擔保基金三方合作,形成“專精特新小微貸”特色融資方案,精準扶持“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發展。
圍繞“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金融需求,青島工行創新研發“科創成長e貸”,賦能“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600余戶科創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近20億元,連續四年被評為青島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
科技創新 以數字化技術提升金融服務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近年來,在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增加經濟社會福祉的同時,科技創新愈發滲透到金融的每個“細胞”。青島工行以“科技驅動、價值創造”為指引,圍繞總行“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工行”的部署,加快推動經營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數字化變革,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和建設“數字工行”貢獻力量。
圍繞“數字工行”戰略,青島工行在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風控和數字化管理等方面深入探索,打造數字化轉型“三大平臺”,從根本上提升人力資源效能,進一步激發分行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經營活力,助力數字青島建設。
聚焦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鏈條金融服務,青島工行創新研發T—MAP靶向營銷考核平臺;主動適應科技與信貸深度融合趨勢,上線“2199工程”智慧信貸系統,建立信貸前中后臺全過程的智慧管理平臺;運用新技術和新手段主動服務新市場和新客戶,成功實現無紙化開戶服務模式系統研發和上線,成為北方地區首家落地無紙化開戶服務模式的商業銀行。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重任在肩,只爭朝夕。立足新發展階段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青島工行堅守金融本源,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持續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金融供給與服務,全力以赴助力穩定經濟大盤,在推動現代城市金融能級不斷躍升過程中持續貢獻“工行力量”。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