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在和田玉題材中應用十分廣泛,羅漢為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頭部無須發,身著袈裟,全身無任何裝飾,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佛教各類造像藝術中最為樸實無華的象征。
十八羅漢:長眉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坐鹿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羅漢一詞是由梵文中“阿羅漢”音譯過來的簡稱。在佛教中,都認為修行者都會因修行時所下功夫的差別,最后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上下之別的,而每一種成果也就被稱為一個果位。傳說中,十八羅漢都是受到了佛的意愿而不入涅磐,常駐世間,護法弘法。
此擺件由整塊和田玉立體雕刻而成,玉質硬朗老氣,溫潤細密。羅漢作坐臥狀,左手施法印,右手捻佛珠,一支浮塵插于后衣領處,悠然自得。一只小獸溫順乖巧地附于羅漢的腳部,頭朝向羅漢,與羅漢相互呼應,形成一整體。此件作品中,羅漢衣紋的處理手法極為精妙,利用飄逸流暢的線條來展示羅漢的衣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