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美優品”作為尚不足五歲年幼電商,在頻繁的假貨風波之下能否安全過冬?
3月1日,就要迎來“五周年店慶”的聚美優品,正在試圖以“極速免稅店”的重磅營銷,來打破人們對這個“假貨網站”的刻板印象,伴隨年后的春回大地來求取香火延續。
聚美優品的立命之基,叫做“正品美妝垂直電商”。而頻頻上演的“假貨門”,讓聚美在婦女群體這半邊天里形象掃地。更為雪上加霜的是,聚美“知假售假”的消息,讓其在男性股民這另外半邊天里形象坍塌。

聚美因假貨事件導致股價暴跌,市值大幅度縮水
但全民都把“假貨聚美”看死的時候,這個尚不足五歲年幼電商,存活率還剩多少?
看看一線民眾的已經形成的、難以化解的刻板印象:
“賣假貨就是賣假貨的,投資人不過玩你一把,炒上市就趕緊出手。”
“上市這半年,已經被黑出翔了。”
“一個專門賣假貨的網站,一個被投資方吹捧出來的偽創業偶像。”
這些讓人寒徹骨的評價,讓人對聚美能否安全過冬,幾乎沒有信心。
平心而論,聚美的每次“假貨門”,公司自己回應出來的理由都能掙點兒同情分。

假貨事件中,聚美曾刊文大尺度暗示是“競爭對手刻意抹黑”
第一次假貨新聞的大爆發,很明確是聚美平臺上第三方營銷商的蓄意售假。聚美直營連帶背了黑鍋。
第二次假貨新聞大爆發,是所謂內部員工爆料公司內部的不軌操作,細節詳盡令人咋舌。而聚美對此的回應文章,則大尺度暗示是“競爭對手刻意抹黑”,暗示自己“被背黑鍋”。
一口連著一口或者主動或者被動上身的黑鍋,讓聚美步履維艱,前途叵測。
再平心而論,作為一個年輕的“正品美妝垂直電商”,打拼進貨渠道的不容易,是業界周知的。能做到聚美這個份兒上,業內人士應該可以給年輕的老總陳歐點贊了。

媒體評價:聚美“偽”品,陳歐為什么不代言了?
最為招攬人氣的一線大品牌,以聚美的實力是沒有可能獲得官方授權的,只能依賴“靠國外專柜采購”。而跑這種國外專柜采購的業務員隊伍,能否有良心有品質不掉包不摻假,是難以保障的。
第三方營銷商靠不住,官方授權得不到,海外代購不靠譜,聚美退守犄角之后,只能仰賴“海外購”來希冀一個翻身仗。
所謂“海外購”,是指從原產國品牌方,直接發貨到國內保稅倉內,對比來看這一入貨渠道正規很多。然而實際上,以中國人的精明是不會想不出從“保稅倉”中擠出油水的辦法的。中國內地有著數量眾多的奢侈品高仿貨,通過郵寄到海外再郵寄回來的方式,通過出口再入口的方式“鍍金”后,在有著正規海外進關票據的裝點之下,于電商平臺上大行其道。一腔赤誠為買家的聚美優品,恐怕也難以撒開管理之網全方位地監控到這些漏洞。
話說回來,聚美的客戶群,都是心浮氣躁女孩子們,抑或慣于較真的中年婦女們,可能很難有充分的耐心,來理會聚美的這些不容易,難以有心理空間來等待聚美跌倒之后再站起來。口口相傳的“假貨網站”,足以讓聚美優品陷入“塔西佗陷阱”——當一旦喪失了最初的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這個浮躁的時代,留給聚美優品的或許只有一次存活下來的機會,就是不忘初心,堅守最開始的純正靠譜。化妝品,施展效果的空間是“女性的臉”,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在這個“美顏即正義”的時代,臉能隨隨便便遷就成“試驗田”么?這或許是這個行業的先天命門。
最后一次平心而論,聚美老總陳歐在頻繁的假貨事件之后,選擇通過整治貨源,通過壯士斷腕砍掉第三方,通過砸重金打造“海外購”這種真操實練來扭轉敗局,算是個有骨氣青年了。
但不知道公司有沒有把賬算明白,網站的“形象”其實比進貨渠道更關鍵、更值錢。丟失了口碑和招牌,丟失了輿論陣地,丟失了民意,還想再翻身,戲份還剩多少?
如今,聚美想用創意低俗的“極速免稅店”廣告、滿篇兒負面評價的假貨新聞,來求取光明未來,業界、股市、看客們,可能都為之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