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茅臺帶頭“飛天” 高端白酒重啟瘋漲模式
發布時間:2016-08-04 14:53:37 文章來源:成都商報

  外界一致認為,高端白酒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與廠家“控量保價”政策不無關系。根據茅臺全年投放2.2萬噸的計劃,截至6月30日已完成69%,下半年按計劃只有約8000噸。招商證券分析指出,下半年若堅持8000噸市場投放量,茅臺必將出現“一酒難求”。

  悄然之間,以茅臺為代表的高端白酒重啟瘋漲模式。

  8月3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成都多家商場超市發現,53度飛天茅臺價格普遍突破1000元大關,最高達到1288元。與此同時,五糧液、國窖1573等高端白酒也不甘落后,價格雙雙逼近800元。

  站上千元,茅臺再次“飛天”

  和以往一樣,這一波高端白酒價格的大漲行情,仍然由茅臺主力產品——53度飛天茅臺帶頭。

  從7月中旬以來,有關飛天茅臺漲價的消息一直不斷,而其從880元到突破1000元只用了半個月時間。8月3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多家茅臺專賣店、商超渠道發現,53度飛天茅臺已經普遍站上千元大關。

  不過,因銷售渠道不同,零售價格也不盡相同。在成都伊騰洋華堂,53度飛天茅臺標價達1288元;而在1919酒類直供平臺,則為989元,一瓶茅臺價差近300元。此外,在成都王府井、伊勢丹、永輝超市等,53度飛天茅臺價格從1068元至1198元不等。而在紅星路一家煙酒專賣店,飛天茅臺已經缺貨,店主表示需要從其他店調貨。

  茅臺價格的持續大漲,也帶動了五糧液、國窖1573等一線名酒跟風上漲。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五糧液主力產品——52度水晶瓶五糧液(普五)零售價為729~769元區間,國窖1573零售價則為779元,均較一個月前高出10%以上。

  再度“囤貨”可能性不大

  今年春節前,記者曾經采訪成都茅臺經銷商劉忠。當時,他的茅臺專賣店銷售任務是每月50件飛天茅臺,每件12瓶裝。但1月份只賣了9件,完全賣不動,專賣店堆放的茅臺有一人多高。

  然而僅過去半年時間,他的專賣店已今非昔比,之前的飛天茅臺庫存已經全部清貨。雖然沒有透露具體銷售數據,但他表示,半年前視為不可能的銷售任務,現在都可以順利完成,同時價格一直在漲。

  “從7月份開始,差不多每周都要調價,從800多元一直調到1088元,而且中途有過缺貨。”劉忠告訴記者,最近一個月來,他的專賣店已經調價4、5次。

  針對部分渠道出現缺貨現象,是否與外界所傳“囤貨”有關?劉忠表示,擔心茅臺漲價買一兩件放著的人確實存在,但大規模囤貨并不可信。“上一波茅臺清庫存行動才剛結束,前幾年教訓深刻,不可能這么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痛。”

  2012年,53度飛天茅臺一度炒到2000多元一瓶,不少經銷商高位跟風。不料,隨后迎來白酒行業寒冬,導致許多囤貨者嚴重虧損,至今仍未“解套”者大有人在。

  高端白酒后市仍然看漲

  外界一致認為,高端白酒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與廠家“控量保價”政策不無關系。根據茅臺全年投放2.2萬噸的計劃,截至6月30日已完成69%,下半年按計劃只有約8000噸。招商證券分析指出,下半年若堅持8000噸市場投放量,茅臺必將出現“一酒難求”。

  由于下半年中秋節、國慶節是傳統的銷售旺季,市場預測,按目前的走勢,中秋來臨前茅臺零售價可能突破1300元。

  針對一線名酒大幅“漲價”的說法,茅臺近日在官網發聲明稱,茅臺酒市場價格是自然回升,不存在公司“提價”之說,同時公司也不會干預市場價格。

  無獨有偶,對于外界盛傳“五糧液下半年提價50元”的說法,五糧液官方表示目前出廠價沒有變化。不過自2015年以來,五糧液已經兩次恢復性提價,分別是2015年8月份“普五”出廠價格由609元提升至659元,以及2016年3月份提升至679元,但尚未達到2014年下調前的價格。成都商報記者 李偉銘

關鍵詞:
最近更新:
熱文
焦點
  • 長沙市推萬套定向限價商品住房 保障樓市剛需 長沙市推萬套定向限價商品住房 保障樓市剛
  • 銀行仍是最賺錢行業?專家稱利潤進入下行期 銀行仍是最賺錢行業?專家稱利潤進入下行期
  • 法國汽車制造商PSA否認欺詐指控 未被司法部門聯系 法國汽車制造商PSA否認欺詐指控 未被司法
  • 歐洲時報:訪英中國游客激增 年消費額超5億英鎊 歐洲時報:訪英中國游客激增 年消費額超5
  • 國有股權注入山西國投 山西國企改革正加速推進 國有股權注入山西國投 山西國企改革正加速
  • 顧研墨:OPEC凍產會議能否提振油價?9. 19現貨原油瀝青操作布局 顧研墨:OPEC凍產會議能否提振油價?9. 1
  • 顧研墨:9.19 利比亞行為阻礙原油市場的再平衡,現貨原油W形態形成 顧研墨:9.19 利比亞行為阻礙原油市場的再
  • 顧研墨:凍產已經臨近,油價走勢又該如何? 9.19現貨原油、天然氣操作布局 顧研墨:凍產已經臨近,油價走勢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