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了, 人民幣 還會像2013年那樣堅挺嗎?
這算回答不?甫一進入馬年,市場就給出一個“下馬威”:人民幣對 美元 匯率 中間價未延續2013年底的升勢,馬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099,較上一交易日走軟21個基點。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人民幣對英磅中間價報10.1118,較前一交易日大跌562個基點。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跌49個基點,報6.1039。
而201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定格在6.0969,全年升值3.1%。即期交易價格的升值幅度也在3%。這超過很多人的預期,畢竟2012年的升幅僅為0.25%。2013年年中時,甚至有專家預測人民幣對美元維持穩定,不再升值。但事實正好相反,2013年人民幣中間價41次創新高,尤其是三、四季度之后的人民幣升勢明顯,在12月的一個月內,人民幣中間價8次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但人民幣也終于沒有破6,盡管年底一路飆升,讓業界一度認為破6在即。6是中國經濟要守住的“底線”嗎?誰知道呢?
2014年的情況并不好預測。不久前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指出,中國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2014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
有專家指出,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中國經濟在2016-2018年間都可能無法避免出現一次大幅度的調整和波動。三大挑戰或許令中國經濟在 3-5 年之內發生較大的調整:如勞動力成本的迅速上升正在快速侵蝕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投資增長在今后五年內或出現急劇下滑,因為固定資產投資在巨額基數之上的兩位數增長到了幾乎難以為繼的地步,或將很快超出現有金融體系的融資能力,而且也很難尋找到足夠數量的、具有盈利能力的投資項目和標的;又如今后3-5年投資和經濟增長率的下滑有可能導致工業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倒閉與破產。
也許,決策層要做的是,趕在經濟大波動到來之前,盡快推動一系列的改革與政策組合,通過“穩增長”來為“調結構”買時間。
但是請注意,上述情況的發生恰在美聯儲宣布啟動縮減QE的背景下,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升至3%,意味著美國利息已由負轉正,這或將導致資金回流,而資金流出新興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再說了,后QE時代,受美國十年國債收益率抬升,中國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等諸多因素影響,貨幣環境的壓力將不可避免,全球都將面臨利率上升的壓力。
而隨著QE的退出,資金周期拐點乍現。投機套利者或已在暗渡陳倉,可能很快會開始反向操作,因為境內外差價已在縮小,套利套息空間將受到擠壓。屆時,人民幣能否再次獨善其身?一如2013年般堅挺?
是的,盡管中國經濟未來可能存在諸多隱憂,市場仍然不乏短期樂觀人士。專家預測中國2014年上半年的增長率或達到8%,下半年有所回落,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2014年全年可實現7.8%的增長率。中國經濟基本面如此,人民幣大概也無恙。多數觀點認為,匯改將小步慢走,2014年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
有人說,2014年一季度的某個時刻,突破6.0關口將是大概率事件,而在2014年年底,人民幣可能會升至5.8-5.9區間。
只是沒有人知道中國經濟對升值的容忍彈性到底有多大,原本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均衡匯率由市場發現,其在市場波動中起到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如此邏輯框架下,人民幣還想升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