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一把手”為反腐再添力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三中全會《決定》解讀之五,就如何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做出解讀。文章中稱,要適當分解主要領導干部權力和責任。應按照分工負責原則來確定主要領導干部分管的事項、掌握的權力以及應負的責任,減少主要領導干部對具體事務的插手干預,降低主要領導干部對班子成員晉升時的權重。(12月5日《京華時報》)
權力過分集中是腐敗滋生的“溫床”。雖有重大事項集體討論制等制度,確保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言堂”、“一支筆”的情況出現,然而在實際中,“家長制”、“主要領導說了算”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在很多重大事項的決定中,分管領導往往連“建議權”都很弱,更談不上“表決權”。副職們就算對某一事項有不同意見,也“敢怒不敢言”。
大多數“重復建設”, 造成巨大浪費,往往只是因為“某領導”的意思。而插手、干預到具體事務的領導們,往往又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落馬的官員中,大多背后都牽扯出“利益”鏈條,產生這些“鏈條”的根源,就在于他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