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7月27日消息,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厭倦了信用風險的中國債券投資者,幫地方債完成了華麗轉身:與同期限國債的利差較一年前劇烈收窄,最高達30個基點。市場人士表示,地方債大幅跑贏國債的行情或已接近尾聲,不過從避險角度仍具配置價值。
中國去年開始分批發(fā)行置換多達15余萬億元的地方債。供給壓力沉重,部分地方政府動用分配財政存款的手段,向銀行促銷地方債。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態(tài)度180度轉彎,地方債發(fā)行逐漸由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因為信用債違約事件大幅上升。
最直觀的表現,地方債發(fā)行成本走低。彭博統(tǒng)計顯示,當前3、5、7、10年期地方債較同期限國債的利差水平約為19個基點、26個基點、27個基點和29個基點,相比去年一度高達50基點左右的溢價,收窄幅度可觀。與此同時,地方債流動性改善,銀行間市場成交量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頻繁爆發(fā)信用風險,市場對信用債有些‘累覺不愛’了,相比之下地方債信用風險低,比較優(yōu)勢凸顯出來,”民生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李奇霖在采訪中表示。
廣發(fā)銀行金融市場部資深交易員郝一珺、國海證券(7.030,-0.42,-5.64%)的投資經理陳亮等市場人士對彭博表示,信用風險加大與資產荒并存,使擁有政府信用的地方債成為價值洼地,并在市場追捧下完成了估值修復。目前地方債與國債20-30個基點的利差水平“比較合適”,進一步壓縮的空間不大。
“從追求超額資本回報的角度出發(fā),地方債下一步將不是理想的交易品種,”郝一珺在采訪中表示,“但考慮地方債本身免稅、且流動性改善等因素,還將得到部分資金配置資金的青睞。”
“累覺不愛”
地方債從承銷商的“老大難”華麗轉身投資者的“心頭好”,與信用債風險頻發(fā)密不可分。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中國今年迄今違約的公開發(fā)行債券數目已達去年全年的3倍。在現實的違約風險面前,信用債投資人開始捂緊錢袋子,并將更多的資金投向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
“之前市場對地方債幾乎沒有什么需求,去年包括今年年初發(fā)行的時候沒有什么機構主動找我們,近期逐漸有一些機構主動聯(lián)系我們投標,收益率也逐步往下走,”陳亮在采訪中表示。郝一珺也介紹稱,5月下旬至6月以來,地方債的一級市場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投資者結構豐富且參與積極性顯著提升。閱讀彭博三季度債市調查,市場回暖難掩信用風險,超六成機構首選利率債賺安心錢。
躋身交易所
地方債地位躍升的另一個表現是交易所托管量的顯著提高。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2015年4月,地方債在交易所的托管量僅為17.1億元,而到2016年6月這一數據已經躍升到1957.56億元。
華福證券固定收益交易主管李海濤通過電話表示,券商持有地方債轉托管到交易所,可以享受交易所質押回購資金拆借便利甚至返稅的票息。他介紹,隨著收益率走低,一些券商開始將之前沒有納入計算的地方債免稅紅利計入考核,使地方債成為無風險收益和套利機會兼?zhèn)涞拇砥贩N。
中債資信政策研究部分析師張?zhí)齑T也在書面采訪中表示,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地方債質押進行回購交易放大收益,提高了地方債的吸引力。他并表示,地方債較國債有一定的收益優(yōu)勢,同時被納入央行MLF等貨幣政策工具的抵押品范圍,均增加了該品種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針對估值修復行情接近尾聲,國海證券的陳亮建議,以做波段為主的交易型投資者,可以考慮以其他利率債為主;而對流動性要求不十分高的配置型投資者,可以考慮地方債,因為相比其他品種絕對收益還是高,而且免稅。
對需要大規(guī)模資金配置的商業(yè)銀行,地方債還具有資本占用少的優(yōu)勢。按中國銀監(jiān)會目前的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持有地方債需按20%風險權重計算風險加權資產和資本充足率,而城投債或者其他信用債需要100%計入風險資產。
流動性改善
彭博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20日,地方政府債發(fā)行規(guī)模約3.84萬億元人民幣,基本持平于去年全年的發(fā)行規(guī)模。同期中國債券市場發(fā)行總量達19.35萬億元,由此計算地方政府債占比約19.8%,而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的占比均為8%左右。
與發(fā)行規(guī)模放量相伴隨的,是地方債月度成交量的快速攀升。中債登統(tǒng)計月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銀行間地方債月度交割量多維持在數百億元,6月更是在去年同期不足60億元人民幣水平上激增至2266億元人民幣;由此上半年銀行間地方債交割量已高達5325億元人民幣,幾乎兩倍于2015年全年約2698億元的交割量。
與此同時,地方債換手率數據也表明地方債活躍度顯著增加。彭博根據中債數據計算,2016年6月?lián)Q手率2.73%,而2015年6月?lián)Q手率在0.32%附近。張?zhí)齑T稱,投資者對于不同地區(qū)地方債的態(tài)度主要取決于投資者類型及其風險偏好,不能一概而論,穩(wěn)健型投資者更關注地方政府信用資質,因而更傾向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的地方債;進取型投資者傾向把地方債統(tǒng)一視為利率債,基本不擔心其信用風險,因此也會主動選擇收益相對較高的地方債。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在18日的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地方債發(fā)行量可能只有2-2.5萬億元,顯著低于上半年的3.5萬億。需求增加和供給減少使得下半年利率債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利率易下難上。國泰君安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地方債的票息優(yōu)勢、流動性溢價和政策優(yōu)惠,將吸引更多中小銀行、銀行理財和養(yǎng)老金等機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