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IPO 的暫停,2013年并購重組市場前所未有地火爆,隨之而來的,也有層出不窮的內幕交易。然而,通過內幕交易而大發橫財的人,與承擔由此帶來的惡果的人,并不是同一批人,后知后覺的散戶,經常淪為重組“剩宴”的買單者。
此前,長城影視宣布重組 江蘇宏寶 ( 行情 , 問診 ),后者股價短時間內翻了5倍,潛伏其間的資金賺得盆滿缽滿。然而,2013年11月22日,中國證監會稽查發現,參與本次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本次重組申請被暫停審核。
受此重大利空影響,江蘇宏寶股價應聲2個跌停。但在此前,該股區間換手率已經達到500%,獲利資金早已逃之夭夭。接手該股的,多為看好本次重組前景的散戶,他們也成為此次事件最無辜的受害者。倒霉的散戶殺跌出逃后,近期,江蘇宏寶的股價又悄然走高,2013年12月27日晚間,證監會宣布此次重組“影響消除,恢復審核”,隨后公司股價又2個漲停。
在此過程中,依據公開信息操作的散戶,屢屢中招,內幕知情人卻可以反復“高拋低吸”,任何一次監管行動的變化,都成為他們獲利的好機會。無疑,這種情況絕非監管層所樂見,也談不上存在“勾結”,但客觀上卻造成了這樣不公的后果。
作為一個頗為“神秘”的部門,證監會對于并購重組的審核經常使用兩句話:“有關方面涉嫌違法稽查立案,暫停審核”、“影響消除,恢復審核”。至于到底是什么人違法了,又怎么樣消除了,外界一概不知。而按照規定,重組當事雙方違規,或者中介方違規,處罰力度是不同的,這種信息盲點的存在,都對投資決策造成巨大影響。
近期來鬧得沸沸揚揚的贛州稀土借殼 威華股份 ( 行情 , 問診 )一案,證監會已宣布對威華股份相關賬戶因重組停牌前涉嫌內幕交易立案調查,重組進程也將暫停。然而,公司 股票 在停牌一個半月后,還是恢復交易,并迎來了7個漲停,給了相關內幕賬戶繼續獲利并出逃的時機。當然,我們進行合理推測,證監會應當已經查明、監控并鎖定了相關賬戶,不給他們套現的機會,但是難免掛一漏萬。而且從過往的不少案例來看,往往是“蒼蠅”就范,“老虎”無恙,進而保障了重組的順利過關。
此間,不少市場人士也提出一種設想,能否將進行并購重組的上市公司,一直停牌到證監會審核完畢方案后,再恢復交易。如果重組成功,可以享受連續漲停的意外之喜;即使不成功,股價也不至于因此而大跌(因為本來就沒漲過)。這樣一來,至少散戶不必再為變數擔驚受怕,被內幕資金反復蹂躪的現象也將大大減少。
然而,按照現在的重組進程,從停牌提起重組動議,到證監會給出審核結果,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如此長時間停牌,無疑剝奪了投資者的交易權。這就需要各方加快進度,不僅是為保障交易權,更是為了建設高效、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當然,上述設想是否具有可行性,還需要進一步論證。但是,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實保護缺乏信息優勢的散戶的利益,急切考驗著監管層的決策智慧。近期證監會對此的表態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監管轉型,由過多的事前審批轉向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加強執法,強化市場主體責任。
2013年年末,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因涉及到九個方面80多項政策舉措,被稱為“國九條”。這份文件由國務院發出,而非證監會,更顯示出高層的重視程度。“國九條”開篇即提出:“近年來,我國中小投資者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和保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一表述,恐怕談不上是對投資者保護工作的肯定。
為此,“國九條”明確了諸多部署,圍繞中小投資者最關心的收益回報權、知情權、參與監督權和求償權等基本權利,做出了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提出要“完善相關侵權行為的民事訴訟制度,優化中小投資者依法維權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各種轉型實驗和制度安排,需要一個底線的保障,那就是集體訴訟制度。使投資者的無端虧損能夠獲得合理賠償;使造假、內幕交易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賠得傾家蕩產,不敢再越雷池半步。正如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偏不倚的集體訴訟制度,也是投資者敢于繼續留在市場上的心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