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伊利股份召開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高票通過了《關于公司2021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議案》。這也意味著伊利此前發布的定增預案獲得了股東大會的認可,尚待證監會核準批復。
根據此前披露的預案內容,伊利股份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130億元,主要用于液態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嬰兒配方奶粉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升級項目以及健康飲品、乳業創新基地等項目。
對此,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伊利股份當前站在下一個十年的新起點,目標2025年全球乳業三強,2030年全球乳業第一,我們認為,在外部環境變化(需求提升+成本上行),內部積極尋求增長下,此次定增布局產能、提升效率為公司鞏固競爭優勢、邁向健康產業集團提供重要支撐。
資料顯示,在2013年,伊利就曾進行過一定非公開發行。在相關募投項目助力下,伊利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投建上下游產能,實現液態奶、奶粉、冰飲、酸奶等業務的全面布局,并與競爭對手一舉拉開了差距。同期,伊利股份的營收也從2013年的477.7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968.86億元,凈利潤從31.87億元,增長至70.78億,雙雙實現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回顧伊利股份的發展歷程,這種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和關鍵舉措并不鮮見。正是憑借著以潘剛為首的伊利股份核心管理團隊前瞻的戰略眼光,伊利股份得以一步一個臺階,從偏居內蒙古一地的地方性乳企,成為有實力向“全球乳業前三”乃至“全球乳業第一”發起沖擊的亞洲乳業龍頭。
正是這種前瞻的戰略視野,讓伊利股份在1999年就把握住了液態奶的市場機遇,帶動了整個中國乳業的發展,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也改變了中國人的飲奶習慣。隨后,伊利股份又抓住奧運等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推動了中國乳業的升級,也提升了中國全民飲奶、提高體質的意識。
熟悉伊利的人都知道,伊利內部有一個核心關鍵詞就是“高目標引領”,而每一個“高目標”背后,都有著堅實的戰略、戰術安排。用其掌舵人潘剛的話來講,“當我們調動全部的資源,全情投入,努力拼搏,將每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實現后,我們就會越來越有信心,朝著更高遠目標進發的自驅力也會倍增” 。
事實上,潘剛每次提出一個高目標的時候,都會有人覺得做不到,但伊利每次都能完成這些當初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從“全球首個營收突破百億的乳企”,到“全球乳業十強”,再到“全球乳業五強”,伊利股份及其管理成已經證明了自己“使命必達”的實力。
正如華金證券在研報中所言,如今的伊利股份已經站在了“布局下一個十年”的風口,為實現其2025年全球乳企前三,2030年全球乳企第一的長期目標,伊利股份必須在夯實現有優勢業務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經營效率,積極需求新的增長極。而從此次定增對于高端液態奶、嬰幼兒奶粉、健康飲品等產品品類的側重,以及對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關注來看,伊利顯然已經找到了方向。
回顧在伊利股份定增預案發布后的眾多專業研報,伊利管理層的前瞻、穩定、高效已經成為共識。浙商證券在研報中將“管理團隊穩定靠譜,與公司利益高度一致”視為伊利股份的“護城河”之一,并指出“董事長潘剛先生深耕行業29年,2002年擔任總裁、2005年擔任董事長至今,帶領的管理團隊穩定靠譜,連續完成戰略目標”。
這并不難理解,有句老話講,大海航行靠舵手。企業管理層就是企業健康發展的舵手。擁有著“穩定”“靠譜”的舵手的伊利,在此次定增的助力下,相信會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更亮眼的成績和更豐厚的回報。(轉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