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底層設施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格局,正在被改寫和重塑。
2021年4月,蘇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凱美瑞德聯合建信金科共同研發的中國建設銀行投資與交易集約化運營平臺(一期)成功投產上線。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是建設銀行數字化轉型重點工程——“藍芯工程”中的關鍵一環,亦直接服務于金融領域實現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核心系統國產化的國家戰略。
一直以來,金融行業都是國產操作系統替代最重要的行業,如今這塊“大蛋糕”松動背后,一個強烈信號傳遞出來:一場關乎國產核心軟件系統的自主研發和升級浪潮已席卷而來。
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目前仍存在諸多關鍵系統和技術難關亟待突破,金融市場核心投資交易管理系統(下稱“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是其中極為緊迫的一項——當前大型金融機構普遍使用國外廠商的成熟產品,而國內企業研發的系統在整體架構和底層技術上不夠成熟。
因此,一個共識逐漸達成——構建成熟穩定的、能滿足復雜金融業務需求的、可標準化推廣的、自主創新的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成為當務之急。成立于2013年的凱美瑞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誕生于此背景下,并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先行者之一。
拒絕金融系統“黑盒痛點”
近年來,關鍵行業的核心軟件系統特別是底層核心操作系統的自主研發,成為投資領域熱議的話題,也是政策關注的焦點。金融作為國之命脈,技術自主更為迫切。
中國金融運轉的主市場是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的整體規模十分龐大,存量資產在百萬億級,年交易總量更是達到千萬億量級。這一社會貨幣供應的首層分配平臺背后,有一個龐大的IT支撐——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
早在2013年,當金融行業刮起“去IOE”之風時,凱美瑞德創業團隊便敏銳嗅到了研發中國自主創新的核心交易系統的巨大商機。在此之前,團隊已為國外產品做了多年的落地實施和運維工作,實戰經驗豐富。
IOE的概念里,I指服務器提供商IBM,O指數據庫軟件提供商Oracle,E指存儲設備提供商EMC,三者構成了一個從軟件到硬件的企業數據庫系統。從上世紀90年代起,由這“三座外資大山”構成的數據庫系統壟斷中國市場20年之久。借著國家為促進電信行業發展而提出的“九七工程”東風,其市場占比一度逼近96%。所謂的“去IOE”,就是為了消除這三家公司的影響。
目前國內主要金融機構的同類產品,絕大多數采購自國外廠商——事實上,國內大中型銀行之所以普遍采用國外的金融市場操作系統,有特定的歷史原因。
當時,美元在國際結算和定價領域占支配性地位,以及國外產品通過長期積累形成的功能和技術優勢,加上國內廠商的對標產品處于空白狀態,中國大型金融機構只有依賴歐美企業的產品才能搭建其業務所需的跨資產、全流程系統架構。
然而過程中,歐美企業“水土不服”的現象逐漸顯現——因國外產品對中國客戶的管理文化、業務規則特別是中國市場特有業務品種的支持度不足,加上系統不提供源代碼級的運維及服務,國外產品中心的服務響應緩慢。同時國外產品高昂的價格、依賴原廠定期發放授權碼才能使用的安全限制,都使其產品在支持業務發展的同時,也成為國內大型金融機構IT體系中不可回避的黑盒痛點和系統性風險點。
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是金融科技里專業性、準入門檻最高的領域,系統的水平與成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金融業發展的水平,發達國家的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均經歷了20年以上持續研發、應用與不斷改進。不過多年前,“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還是來了。
放眼全球,2008年金融危機后,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和系統要求產生了革命性沖擊,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首當其沖——國外產品由于發展歷史悠久,普遍采用的是以“CS架構、C++語言、單機或集群部署”等為特征的上一代技術體系,其技術潛力經過多年的挖掘改良也已基本耗盡,無法適應后危機時代系統“實時計算、海量吞吐、深度挖掘、快速迭代”的業務需要。
在此背景下,國外主流廠家提出了新一代投資交易管理系統的Lambda架構思想,并形成行業技術共識——下一代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的技術架構無法在現有架構上改進得到,而應按照Lambda思想重新設計。全球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的技術架構換代,無疑為國內廠商提供了追趕國外產品的戰略機遇。
反觀國內,近年來大型金融機構與行業領先的信息技術企業已密切合作,探索聯合研發的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國產化之路。這其中,2013年幾乎和國外主流廠商同步,凱美瑞德基于Lambda思想的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新技術架構及產品研發,或許可以成為一個樣本。
蟄伏八年,自主創新“弄潮兒”
凱美瑞德的英文名稱為Kmerit——知識(Knowledge)創造價值(Merit)是其始終推崇的理念。
最初,凱美瑞德在為國外產品做落地實施和運維的過程中摸爬滾打。凱美瑞德相關負責人曾將公司的前身比作一個汽車4S店:“我們原先不直接造車,而是為國外廠商的汽車提供維修、保養等一系列服務。修車修多了,我們就對車的內部構造以及先進的設計理念逐漸有了深入了解。當這種學習了解積累到一定階段,我們就建立了自己的‘汽車制造廠’開始造車。”
公司成立后,業務增長一度迅速,但團隊沒有選擇全面擴張,而是將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到新產品——核心系統的自主研發,花了四年時間孵化產品。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眾多現實挑戰,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受技術人才等方面條件的制約,當下大部分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并不具備自我驅動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能力。因此,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開放合作成為最優解。
人才的儲備是自主研發的關鍵,也是凱美瑞德的強抓手。據了解,從創立伊始,凱美瑞德就將人才聚合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先后集合了前Misys公司的核心業務、技術專家,前路透電子交易和k+產品實施核心團隊、中債登信息及簿記系統開發團隊,以及來自金融大數據、金融數據治理、區塊鏈等相關領域的IT技術人才。
這樣的團隊已經歷了與中國頂級金融機構十多年的長期合作、具備數十個大型項目的成功經驗、系統所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達數十萬億,讓凱美瑞德真正具備了國際一流產品的研發能力。
2016—2018年,凱美瑞德終于可以依托自主創新產品、面向市場推廣,逐步將國內規模領先的幾十家金融機構發展為了主簽客戶,完成從0到1的跨越。不料2019年后因國際形勢和疫情等因素,國內金融科技市場進入了低潮期,凱美瑞德也遇到了擴展乏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公司管理層利用市場低潮期難得的人力資源寬松局面整頓內部,完成了研發團隊、方案團隊和實施團隊的組織和制度優化,這次內部調整極為關鍵。
2021年,凱美瑞德迎來快速發展期——不僅推出了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全新系統,還通過并購和團隊吸納等方式進行戰略擴張,業務范圍擴展到全面金融大數據業務、零售渠道業務、金融信創業務等更多相關領域。
截至目前,凱美瑞德成功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Viva產品,形成了覆蓋國內市場全業務品種和全流程的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也能為國內金融機構自主研發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提供完整技術架構。據悉,Viva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功能引擎經過國內主流大型金融機構的實際項目檢驗,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既能無縫整合國際產品、又能實現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替代的自主研發產品。
在技術上,凱美瑞德將大數據、流計算等新技術整合應用到Viva產品的Lambda架構體系中,率先實現了流批一體、數據驅動等新一代技術架構,這對國外產品是一種超越。與傳統技術相比,VIVA實現了復雜金融數據、金融模型的實時流處理技術,可將投資決策、交易、分析、再決策的循環提升至秒級,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
收獲80+金融機構客戶
穩定增長是健康狀態
凱美瑞德管理層清醒地認識到,與追求規模增長、贏者通殺的互聯網科技行業有所不同,金融科技行業的業務產能和供應量與市場密切相關,長期深耕、穩定增長才是這個行業的健康狀態。
目前,凱美瑞德的產品及設計方案已經獲得大型金融機構的認可。據介紹,凱美瑞德服務的客戶范圍包括:國有大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民營銀行、外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共計約八十家金融機構客戶。
在自主研發的過程中,凱美瑞德積極保持與國內各頂級金融機構的合作,在提供業務咨詢和常規IT服務外,還以合作研發的方式共同打造更具前瞻性和競爭力的金融科技產品,來推動中國金融軟件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
比如,凱美瑞德與建信金科(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從事金融科技行業的全資子公司)展開深度合作。凱美瑞德的專家組和研發團隊作為主要合作方參與了方案設計和項目建設工作;項目組克服了工期緊、任務重、關聯系統眾多、疫情影響等困難,挑戰性的采用全新思路完成了滿足業務復雜性和前瞻性要求的設計方案,并將新平臺與建行“新一代”整體架構無縫融合,在系統切換過程中順利實現了新舊系統間業務和數據的平滑過渡。
目前,項目一期已成功上線運行,來自央行、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及支付清算協會的相關專家一致認為:建行投資與交易集約化運營平臺在架構層面和金融資產處理能力層面居于行業領先地位,達到國際主流產品的同等水平,實現了金融市場領域中關鍵性系統的真正自主研發,在高端核心領域實現了關鍵突破,這將改變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對海外供應商嚴重依賴的局面。
此外,凱美瑞德還與寧波銀行合作研發金融市場業務實時風控系統、與郵政儲蓄銀行攜手研發同業業務事前管理系統等。
在合作研發項目中,凱美瑞德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從前期的金融科技規劃和系統建設方案咨詢,到中期的系統詳細設計、編碼開發、測試投產、歷史數據遷移,到后期的持續運維支持的完整閉環服務。
在凱美瑞德看來,金融核心交易管理系統的自主創新必然是一個長期探索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自主研發,需要同時實現三個目標:
第一是“補課”。彌補國內系統在業務功能和設計理念上和海外系統的差距,如業務品種覆蓋度、金融模型豐富度等等,特別是在系統頂層功能架構布局和底層數據建模方法論方面的差距。
第二是“改善”。要將國外產品的先進理念和國內特殊化、客戶個性化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在學習的基礎上優化改進,在保持理念和設計先進性的同時解決國外產品水土不服的問題。在中國市場上為人民幣外幣業務的一體化管理提供比國外產品更好的解決方案。
第三是“超越”。這里指技術上的超越,充分發揮中國技術人才儲備雄厚、應用技術發展迅速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架構在金融行業的場景化落地與應用成熟,在技術上實現“計算更迅速、運行更穩定、使用更方便、運維更高效”的彎道超車,進而以技術領先帶動業務功能的全面超越。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金融業自主創新這條路上,凱美瑞德正在等待下一個八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