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廣州市天河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和英國國際貿易部聯合主辦、廣東-諾丁漢高級金融研究院承辦的“中英金融人才教育培訓——綠色金融專題班”在天河區舉行。此舉旨在進一步推廣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理念,加強廣州地區金融從業人員對綠色金融相關知識及產品的認識和理解,引導金融機構強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學習借鑒國際上綠色金融實踐的先進做法和經驗,推動廣州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金融產業政策宣講:把握投資天河新機遇
廣州市天河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代表向參加培訓的企業介紹了《廣州市天河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重點從支持金融業企業落戶、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產業人才發展和配套政策服務等天河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產業政策展開了詳細介紹。
對實收資本在2億元以上的新落戶持牌法人金融機構,給予最高3000萬元落戶獎,對新設立或新遷入的持牌金融機構一級分支機構(區域總部)及持牌專營機構,給予一次性120萬元支持,并特設發展貢獻獎勵。在人才政策方面,重金全球招攬國際尖端人才,每年1.6億元資金重獎人才,新引進國際尖端人才可獲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為人才提供“宜居宜業宜創”全鏈條配套保障服務,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

中英綠色金融對話:探討雙碳目標新路徑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講授《雙碳目標下全國碳交易市場及相關產業發展展望》,從雙碳目標和國際碳交易新發展、全國碳交易主要制度框架和問題思考、碳交易及相關產業發展展望三個方面入手分析講解,認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需要數百萬億的綠色投資,需要推動資本向綠色項目流動和配置,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綠色復蘇背景下,以新能源汽車帶動新能源革命。他建議廣州可以發揮好橋頭堡作用,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的積極創新、制度的國際接軌和標準的國際對接。

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殷紅進行了《碳中和背景下金融業環境風險管理》專題授課,介紹了全球碳中和進程,碳中和對實體經濟和金融業的影響,闡述了金融機構面臨的環境與氣候風險及其類別,重點講解了中國工商銀行的實踐探索,特別是開展壓力測試、ESG綠色評級情況。對本地金融機構提出了八項建議,即:加快企業“碳中和”規劃并完善組織架構、完善制度體系、強化流程管理、打造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加強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形成環保低碳的企業文化、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和同業合作以及開展綠色金融研究。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教授帶來《碳中和政治經濟學》專題授課,從國際關系與國家間利益、碳中和的科學共識、政治共識以及碳中和的經濟學分析、國內外企業與資本市場實踐案例等多個視角,分析與展示碳中和的宏大視野、挑戰和機遇,認為碳中和是全球層面跨意識形態的政治共識,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道德制高點,碳中和包含極其巨大的經濟利益,大國在碳中和中發現各自重大價值,企業也面臨重要的挑戰和機遇。
廣州業界精英云集:交流行業發展新動態
本期培訓吸引來自廣州期貨交易所、廣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200余位中高級管理人員參加學習,得到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廣東金融學院、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廣州市總部經濟協會和廣州金融業協會的支持,學員群體包括廣州地區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專業服務機構、金融監管單位和綠色產業公司等各個行業,實現了對廣州綠色金融行業高管人群的全覆蓋,培訓采取現場和線上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全程網絡直播,邀請了8位國內外專家和代表,就廣州天河金融產業政策、綠色金融前沿問題深入分析講解并對廣州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建言獻策,課堂內外交流熱烈,學習成效受到好評。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體現出天河區圍繞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的目標,著力營造出新出彩的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行動力。受訪學員紛紛表示,中英金融人才教育培訓是天河中央商務區的一張靚麗名片,國內外師資優秀、綠色金融實踐案例接地氣、專題課程設置前沿。
中英金融人才教育培訓自2016年啟動至今,已舉辦20期,累計培訓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管近4000人次,期期精品,場場火爆,成為國內地方性中英合作金融人才培訓的標桿項目,受到華南金融界、產業界和學界的積極關注和熱情參與,充分體現天河區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和高度重視人才素質再提升的努力,彰顯天河中央商務區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城市化發展水平最高、綜合配套設施最全、集聚輻射能力最強、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級平臺。
廣州市天河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作為天河區專門負責招商引資、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的機構,將持續營造現代化、國際化和法制化營商環境,繼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投資落戶落地服務和高質量的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