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
有條件放開票務分銷或能治“癱”
發布時間:2014-01-03 22:41:21 文章來源:

  在一票難求、徹夜排隊、黃牛泛濫等問題導致怨聲載道多年之后,2011年我們終于盼來了網絡售票,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售票網站每逢春運時刻都得癱瘓一陣。

  2013年12月28日,春運售票首日,12306網絡購票網站果然再次癱瘓了。網站的工作人員對此的解釋是,因為登錄人數太多所致,希望訂票乘客耐心等待。

  盡管有了網站在2012年春運首日就癱瘓的教訓,盡管隨后又多次在節假日出現癱瘓的情況,盡管有了兩年的時間可以加以改進,今年的春運還是出現同樣的問題,而工作人員給出理由也與此前并無二致。誰說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中國鐵路可以,而且以后還可能繼續被“登錄人數太多”這塊石頭絆倒。

  人多是事實,但并不能成為網站無法運行的理由。

  首先,稍微對中國社會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大量的流動性人口。人口的流動必然需要借助鐵路。經濟觀察報12月23日發表過一篇名為《“候鳥”落地才是真的城鎮化》的評論中寫道,全國城市戶籍人口僅為城市常住人口的35%。在社保、醫療、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福利和保障得以滿足前,依然會有2億多候鳥式的打工族在城市與鄉村之間遷徙。

  換句話說,在人的城鎮化問題解決之前,流動人口季節性大規模遷徙的情況還將存在。而春節,一年中假期最長的節日正是“候鳥”們返鄉的日子,也是鐵路客流量最大的時候。

  其次,鐵路部門當然知道要面臨的情況,否則也不用編纂出一個“春運”的詞匯來凸顯自己歷年春節期間承受的壓力。無論是從過往春運客流量的統計中,或者是根據去年以及以往若干次因為“登錄人數太多”導致癱瘓的教訓,都可以預計到今年春運期間將面臨的流量壓力問題。

  但事實告訴我們,“知道”和“解決”之間不是線性的必然聯系,否則就沒有“無能”的生存空間了。即便不是專業人士也知道,網站流量過大導致服務器癱瘓不是什么不可解決的技術問題。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做網絡銷售,2013年“雙十一”淘寶一天的銷售額350億,交易1.7億筆, 蘇寧 易購網站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了1200萬,合計流量高達5.6億次。對于一個網站而言,流量不可謂不大,但都沒有出現因此癱瘓的現象。

  當然會有人說買商品和買火車票的 消費 人數不在一個量級上,但別忘了,淘寶、蘇寧和鐵路公司的體量、可投入的資本、動用的社會資源同樣不是一個量級。

  一個民營企業可以解決的問題,對于一個大型國企而言,當然應該有能力解決,根據2013年12月30日審計署公布的 數據 ,中國鐵路總公司通過發行政府支持 債券 或以鐵路建設 基金 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22949.72億元,用于鐵路項目建設。

  明明知道會面臨什么情況,也有能力解決,但問題卻一再出現。歸根到底在于鐵路網站沒有生存壓力,用戶體驗也不影響車票的銷售,畢竟票是少的,而人是多的,網上買不了還可以排隊去買。所以,我們不能指望鐵路自覺自發的改善這樣的狀況。

  最好的方法是,請中國鐵路總公司向社會放開售票系統,允許民營資本進入,讓有能力做好的企業來負責車票的網絡銷售。將網站的生存與用戶體驗直接聯系到一起,才有機會根治人多必癱的頑疾。

熱文
焦點